English

一阵钟声一阵风

2000-01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芒果 我有话说

 1999岁末,虽然对2000年是否是新世纪开始仍存争议,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作起“世纪末”的文章。法国《新观察家》杂志采访了一系列20世纪的有影响人物,谈对于20世纪的感想。因为知识界人士居多,所以不免有些悲观。

首先,20世纪的战争和种族迫害仍历历在目。艾里·魏瑟尔(ElieWiesel,罗马尼亚裔美国作家,198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)作为犹太人,他的20世纪是“穿越欧洲的死亡列车”,是“明斯克和巴比雅尔的墓穴(斯大林也曾迫害犹太人)”,是“老人和儿童沉默着走向灭绝工厂”。善与恶,似乎恶才具绝对意义,人类正踏上不归之路。前面不知是通途,还是深渊。他认为,如果我们认识到所背负的劫难,也许还看得到黎明,听得到“孩子们的笑声”。斯坦利·霍夫曼(StanleyHoffmann,哈佛大学教授)认为20世纪是一连串的屠杀。现代科学技术在两次大战中被用来大规模杀人,犹太人因为所谓“种族科学”而险遭灭绝。高积累的“工业化”造成饥荒。西班牙和阿尔及利亚打内战。波尔布特在柬埔寨,非洲军人在卢旺达进行大屠杀,还有科索沃和中美洲。诸恶横行,作恶的原因往往是想以恶制恶。萨缪尔·皮萨(SamuelPisar,波兰律师)认为20世纪在血腥中开始,在血腥中结束,他现在只等着看到世界在核战之后回归史前。西蒙·佩雷斯(ShimonPeres,以色列前总理)是乐观主义者。虽然二战中600万犹太人被杀,其中1/3是儿童,他仍认为人类于20世纪末已走出血腥。他认为科技是希望,人脑的潜力将得到开发,“智慧不穿军装,科技不需要用大炮拓展边疆”。他虽不敢说以后不再被有战争,但“战争将失去其目的”。总之,“智慧树的禁果要吃,但却要对灵蛇保持怀疑。”历史学家雅克·勒高夫(JacquesLeGoff)则称要“适当”忘记一些,一切为了未来,他提醒民族主义、资本主义、新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正威胁着我们,他寄希望于第三世界崛起。

全球化问题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,但并非人人乐观。日前访问中国的社会学家阿兰·图海纳(AlainTouraine)认为集权制已经在全球取得优势,体现为目前的“全球化”趋势,阶级不再被提起,但政治广泛干预到我们的生活。他在访问北京时曾表示,人类的未来在于处于劣势的、自由的个体,而真正的自由不是美国式的个人奋斗,而是相互尊重个性发展。著名摄影家亨利·卡迪埃-布列松(HenriCartier-Bresson)则更为激烈,他说“全球化”是新的“奴隶制”,大家为了生活舒适而束手束脚,他高呼:“巴枯宁万岁!无政府万岁!”俄国音乐家穆斯提斯拉夫·罗斯特罗波维奇认为20世纪好坏参半,民主取得进步,种族隔离消除,但民族主义和仇恨仍在科索沃占上峰。他寄希望于“全球化”,大家乘喷气机旅行,发电子邮件,地球就像是“合租公寓”。

克罗德·西蒙(ClaudeSimon,1985获诺贝尔文学奖)不关心政治,他认为塞尚和梵高之后没什么像样的画家,而普鲁斯特、乔伊斯和卡夫卡称得上文学巨匠,再加上谢林(Céline),打破了巴尔扎克传统。他对布托尔、罗布格里耶等“新小说”人物倒颇多溢美之词,嘉赞他们的创新尝试。作家于连·格拉克(JulienGracq)认为只有登月壮举值得一书。罗伯特·巴丹特(法国前宪法委员会主席)认为20世纪发现了良心。20世纪初,面对犹太人德雷福斯所遭遇的不白之冤,左拉曾说道:“要是这个世界能多些个正义,我们大家都会开心。”尽管不是所有的德行能够昭彰,不是所有的罪行得到惩罚,但面对种种罪恶,世纪末的人们已越来越不能忍受,大家的一致行动越来越多。西蒙娜·薇依(SimoneWeil,欧洲议会女主席)认为欧洲终于有了和平的希望。女权主义者塔斯里玛·纳斯林(TaslimaNasreen,孟加拉作家)认为20世纪还有可取之处,妇女为了自己肉体和思想的支配权、堕胎的权利与男权进行了斗争,而且取得了进步。世纪初的欧洲妇女还在为支配零用钱的自由而斗争,今天的妇女已经有了更多自信。

新年是总结的时刻,也是决断和梦想的时刻。2000年伊始,《新观察家》就于首期抛出了一些新的“乌托邦”。21世纪,各个“非政府组织”将继续发展,公民的权利将得到更好保证,一个“公民国际”将诞生。“国际工会”将争取制订“全球最低工资标准”,并会取得胜利。“国际劳动组织”将制订人人满意的“正义”价格,那时“墨西哥农民只要靠种咖啡就能开心生活”。我们将停止谈论分配不公,每个人充分享受生活,我们将最终告别市场经济。这个世纪将会发生“伦理基金”的革命,大家将依照道德、社会和环保标准来投资,而不是为了追求利润。2017年,“世界信贷”又称“穷人银行”将向最穷的人发放贷款,帮助他们发展,而且还是“借款无疆界”。2033年,“股民民主”将实现,政策将由众多小股民说了算。2030年,人不论贫富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。但某些人将出于对“零缺陷”的执着而利用基因工程来创造“完美的人”,他们将遭到伦理谴责。而“活到老学到老”的理想将实现,学习生活将从7岁持续到97岁,同时也不耽误大家参与生活,学业、就业两不相扰。通过器官移植、电子器官和免疫,人类将克服许多疾病,同时成为“新人类”。2015年,妇女将取得与男子同等的地位,女权主义也无须再提。“反人类”罪行将消失,死刑也将废除。2050年,全球将彻底消灭饥饿。本世纪,最后一名在押犯将得到释放,国家将不再需要惩罚机关,监狱会成为博物馆。2044年,会思想的机器将诞生,希望人类能够受益。各个宗教将互相宽容,和睦相处,“圣战”成为历史。现存的边疆那时将越来越模糊,你可以驾车一往无前,没有人查护照。微处理器将植入人脑,大家可以通过它直接接收电影影像,并直接分享别人的想像。戏剧将重新“在路上”,演员们回到古代流动的生活,他们乘着大篷车走村串巷,在帐篷里居住,在“野台子”或广场演出,不是由于生活逼迫,而是纯粹为了艺术追求。

仅仅隔了几个星期,人们已经从回顾走到展望,而且似乎现实越严酷,我们的想像就越美好。可惜我们有圆圆的地球,圆虽美好,但我们有时差,太阳不能同时照亮每一块土地,大家不能共同迎接千年。想想我们倒真是无情,一阵钟声就把一世纪,一千年抛在后面。大概大家都相信白纸上才好画出美丽的图画。 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